「不睡枕頭比較舒服」?專家揭3大健康風險,教你用一條毛巾找出命定枕頭!

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:躺在枕頭上輾轉反側,總覺得頸部「唔對路」,索性將枕頭抽走,反而感到一陣舒坦?若您有此同感,請務必注意,這種短暫的「舒適感」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號。專家指出,長期不用枕頭睡覺,不但無法讓肩頸肌肉真正放鬆,更可能引發三大健康風險,由短期疲勞累積成頸椎勞損,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。

本文將為您拆解為何會覺得「不用枕頭更舒服」的迷思,深入剖析維持頸椎健康的黃金標準,並教您一個極其簡單的「毛巾測試法」,只需三個步驟,就能準確找出最適合您身形的「命定枕頭」高度,徹底告別因枕頭不適而引致的睡眠問題。

為何您會覺得「不用枕頭睡更舒服」?拆解枕頭不適兩大主因

很多人都曾經歷過「不睡枕頭比較舒服」的感覺,甚至認為不用枕頭睡覺才是最自然的狀態。當您徹夜難眠,最終索性將枕頭推開,反而找到一絲安寧時,這種感覺尤其強烈。但這種短暫的舒適感,其實是一個重要的警號,它並非說明您不需要枕頭,而是指向您正在使用的枕頭,可能正是頸部不適的元兇。歸根究底,主要有兩大原因。

原因一:現有枕頭過高或過低,已令頸椎受壓

枕頭最基本的功能是承托,而高度就是承托的關鍵。一個不合適的枕頭,無論過高或過低,都會讓您的頸椎整晚處於受壓狀態。試想像一個過高的枕頭,它會迫使您的頭部過度前傾,下巴靠近胸口,就像您低頭看手機的姿勢一樣。這個姿勢會令頸後方的肌肉和韌帶被過度拉扯,而頸椎前方的壓力則會大增,睡醒後自然感到僵硬痠痛。反之,枕頭過低則會讓頭部向後過度仰伸,不但可能壓迫到呼吸道,更會讓頸椎後方的關節受到擠壓。在這種情況下,不用枕頭睡,感覺上只是從一個極端(過高)跳到另一個極端(過低),自然無法真正讓頸部放鬆。

原因二:忽略了頸椎的「自然生理弧度」

我們的頸椎並非一條直線,而是帶有一個微微向前凸出的「C」形弧度,這就是所謂的「自然生理弧度」。這個弧度有助於緩衝日常活動對頭部造成的震盪,是維持頸部健康的關鍵結構。一個理想的枕頭,不只是要墊高頭部,更重要的是能夠溫柔地填滿頸部與床墊之間的空隙,給予這個生理弧度足夠的支撐。當枕頭設計不良,例如過於扁平或材質不當,無法貼合您的頸部曲線時,您的頸部肌肉便需要整晚「用力」工作,試圖維持頸椎的穩定。這種持續的肌肉勞損,正是讓您覺得枕頭舒服不起來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當您放棄使用枕頭,肌肉雖然停止了「對抗枕頭」的角力,但頸椎卻失去了應有的支撐,為日後的健康問題埋下伏線。

怎樣才算合適的枕頭?解構維持頸椎健康的「零壓力中軸線」

要解答為何您會覺得不睡枕頭比較舒服,我們就要先理解一個好枕頭的標準。其實,一個真正適合您的枕頭,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幫助您的頭頸在睡眠時,維持在最自然、最放鬆的狀態。這個狀態,我們可以稱之為「零壓力中軸線」,它是判斷枕頭是否舒服和健康的黃金標準。

仰睡與側睡的黃金標準:「零壓力中軸線」

「零壓力中軸線」聽起來很專業,但概念其實很直接。它會根據您的睡姿而有不同標準。

如果您習慣仰睡,理想的狀態是躺下後,您的頸椎能維持自然的「C」形生理弧度,就像站立時一樣。枕頭的作用是剛剛好填滿後頸與床褥之間的空隙,讓您的頭部、頸部和胸椎連成一條順滑的曲線,肌肉完全放鬆。

如果您是側睡,這條「中軸線」就更加直觀。從您的背後看,您的頭部、頸椎到尾龍骨,應該要連成一條筆直的水平線,和床褥平行。這代表您的頭部沒有向上或向下歪斜,整個脊椎都處於沒有側向壓力的平衡狀態。

枕頭如何破壞中軸線?過高、過低的影響

當枕頭的高度不對,這條「零壓力中軸線」就會被破壞,頸椎壓力隨之而來。

枕頭過高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。仰睡時,過高的枕頭會將您的頭部向前推,下巴被迫靠近胸口。這個姿勢就好像您整晚都在低頭看手機一樣,頸椎的自然弧度會消失,後頸肌肉被過度拉扯,睡醒自然會感到僵硬痠痛。側睡時,過高的枕頭會讓頭部向上頂,整條頸椎向一側彎曲,同樣會對肩頸肌肉造成極大負擔。

枕頭過低或甚至不用枕頭睡,情況也好不了多少。仰睡時,頭部會向後過度下墜,頸椎被反向伸展,壓力集中在頸椎關節上。側睡時,由於肩膀的闊度,沒有足夠支撐的頭部會向下塌陷,頸椎同樣會歪向一邊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覺得不用枕頭睡覺好處是短暫的,剛開始可能覺得放鬆了,但長時間下來,不適感反而會加劇。

不用枕頭睡覺的真相:由短期不適到長期勞損的健康風險

很多人覺得不睡枕頭比較舒服,這個感覺往往是一個警號,顯示您目前的枕頭可能並不適合您。長期不用枕頭睡,看似解決了當下的不適,但其實身體正在默默承受各種健康風險,從短期的睡眠品質下降,到長期的結構性勞損,影響可以非常深遠。

短期影響:睡醒反而更疲累?

您可能以為不用枕頭睡可以讓頸部得到釋放,但事實上,它可能正是您睡醒後依然感到疲倦的原因。

影響腦部血液循環

當我們平躺而不用枕頭時,頭部的位置會低於心臟。這個姿勢會使流向腦部的血液量增加,造成輕微的腦部充血現象。所以,您可能會在睡醒時感到頭昏腦脹,甚至眼部和臉部出現浮腫。

肩頸肌肉無法放鬆

在沒有枕頭支撐的情況下,您的肩頸肌肉整晚都無法真正放鬆。它們需要持續用力去維持頭部的穩定,等於是「加班」了一整晚。這就是為何有時睡醒後,不但沒有恢復精神,反而會出現頸部僵硬和肩膊痠痛,俗稱「瞓捩頸」(落枕)的情況也更容易發生。

呼吸道受壓迫

頭部後仰的睡姿會拉扯咽喉組織,使呼吸道變得狹窄。氣流通過時會不順暢,容易引發打鼾。更重要的是,呼吸道受壓迫會影響睡眠時的氧氣吸入量,降低睡眠的深度和質素,讓您即使睡了很久,身體和大腦也得不到充分休息。

長期損害:從頸椎變形到神經壓迫

如果短期影響是身體發出的警告,長期損害就是日積月累下造成的結構性問題,處理起來會複雜得多。

加速頸椎間盤退化

頸椎骨之間有名為「椎間盤」的軟骨組織,它就像避震器,緩衝我們日常活動的壓力。不用枕頭睡覺會讓頭部的重量不平均地壓在頸椎上,長期下來會加速椎間盤的磨損和退化,使其變薄,失去原有的彈性和緩衝功能。

頸椎弧度變直或反弓

健康的頸椎有一個自然的向前生理弧度,這個弧度對於支撐頭部重量和保持靈活性至關重要。長期不用枕頭睡會迫使這個弧度逐漸消失,導致頸椎變得過直,甚至形成反向的「反弓」狀態。這種結構改變會引發慢性頸痛,也會影響整個脊椎的健康。

神經根受壓迫

當頸椎的結構出現問題,例如椎間盤退化或弧度異常,椎骨之間的位置就可能發生改變,從而壓迫到從脊髓延伸出來的神經根。神經根受壓迫會引發一系列更嚴重的症狀,例如手臂或手指的麻痺、刺痛、無力,甚至可能引發持續性的頭痛。

告別枕頭不適:3步「毛巾測試法」找出您的命定枕頭高度

很多人覺得不睡枕頭比較舒服,這其實是一個重要的信號,代表您目前的枕頭可能並不適合您。與其放棄使用枕頭,不如動手找出真正符合您身體需求的理想高度。這個簡單的「毛巾測試法」,只需要您家中的幾條毛巾和一把尺,就能精準地找出專屬於您的命定枕頭,讓您重新體驗枕頭帶來的舒適承托。

步驟一:量度您的「仰睡」理想高度

準備姿勢與工具

首先,請準備二至三條厚度適中的普通浴巾和一把尺。然後,在您平時睡覺的床上仰臥,背部盡量保持挺直,全身放鬆,模擬您最自然的仰睡姿態。床褥的軟硬度會影響身體下沉的幅度,因此務必在自己的床上進行測試,結果才會準確。

測試方法

接著,將一條毛巾對摺,墊在頭部與頸部下方。感受一下頸部的支撐感,您的目標是讓頸椎維持自然的生理弧度,同時額頭與下巴應大致保持水平。如果感覺下巴被抬得太高,代表毛巾太厚了。相反,如果感覺頭部後仰,下巴朝天,就代表支撐不足。您可以透過增加或減少毛巾的摺疊層數,逐層微調,直到頸部感覺完全放鬆,呼吸順暢,沒有任何壓力為止。

量度與記錄

當您找到最舒適、最放鬆的毛巾高度後,請小心地維持毛巾的摺疊狀態並將其移開。使用尺量度一下這疊毛巾在輕壓下的高度,然後將這個數字記錄下來,這就是您的「仰睡」理想高度。

步驟二:量度您的「側睡」理想高度

準備姿勢

現在,請轉為您習慣的側睡姿勢。同樣地,在您自己的床上進行。身體保持放鬆,讓頭、頸、脊椎盡量維持成一條直線,雙腿微曲,這是一個穩定的側睡姿勢。

測試方法

將毛巾疊好,墊在頭部與肩膀之間的空隙處。側睡時,因為有肩膀的寬度,所以需要的支撐高度通常比仰睡時高。請不斷調整毛巾的厚度,直到您的鼻樑與身體的中心線成一直線,並且整條脊椎從頸部到尾椎都能夠水平伸展。如果感覺頭部被推高,或向床褥方向下沉,都代表高度不對,會對頸椎造成側向的壓力。

量度與記錄

在找到能讓脊椎完全成一直線的毛巾高度後,同樣地,移開毛巾並量度其受壓後的高度。將這個數字記錄下來,這就是您的「側睡」理想高度。

根據結果,尋找您的命定枕頭

測試完成後,您手上會有兩個關鍵數字:「仰睡高度」和「側睡高度」。這就是您選購枕頭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。一個真正舒服的枕頭,是當您躺下後,枕頭受壓下沉的高度,能完美符合您的測試結果。

如果您主要以仰睡為主,請依據「仰睡高度」尋找枕頭。如果您是側睡愛好者,則應以「側睡高度」為準。對於睡覺時會轉換姿勢的人,可以考慮選購分區設計的枕頭,例如中間較低、兩側較高的款式,這樣便能同時滿足兩種睡姿的承托需求。有了這兩個數據,您就能告別將就的睡眠,找到那個讓您無需再想著不用枕頭睡的命定枕頭。

揀枕頭進階課:枕頭與床褥如何配搭出最佳承托?

找到了理想的枕頭高度,只是成功了一半。有時即使枕頭高度對了,躺下去還是覺得不太舒服,甚至產生「不睡枕頭比較舒服」的念頭,問題很可能出在枕頭與床褥的配搭上。它們是睡眠系統中的親密夥伴,兩者必須合作無間,才能為你的頸椎和脊椎提供最完美的承托。

床褥軟硬度如何影響枕頭高度?

床褥的軟硬度,會直接改變身體躺下時的下沉深度,進而影響頸部與床褥之間的距離。這個關係很簡單直接,我們可以想像一下:

當你睡在較軟的床褥上,你的身體,特別是較重的軀幹部分,會向下沉得比較深。這樣一來,你的肩膀和床褥表面的距離就縮短了。所以,你需要一個相對較低或較扁的枕頭,去填補頭頸與床褥之間的空隙。

相反,如果你睡在承托力較強的硬床上,身體下沉的幅度會小很多。你的肩膀位置相對較高,頭頸與床褥之間的垂直空間就變大了。因此,你需要一個較高或較厚的枕頭,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,讓你的頸椎維持在水平直線上。

簡單來說,床褥和枕頭的關係是互補的。軟床褥需要配搭低枕頭,而硬床褥則需要配搭高枕頭,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讓你的頭、頸、脊椎在睡眠時能維持最自然放鬆的「零壓力中軸線」。

正確試枕頭的方法

在店舖試枕頭那短短幾分鐘,很難真正判斷一個枕頭是否適合你。要找到那個讓你一覺安睡的命定枕頭,你需要用更科學和有系統的方法去測試。

首先,最重要的一步,是在軟硬度與你家中床褥相近的床上試躺。因為床褥軟硬度會影響枕頭高度需求,所以在不合適的床褥上測試,結果會出現很大偏差。你可以主動告訴店員你家中床褥的類型,請他們推薦軟硬度最接近的床褥來進行測試。

接著,請用你最主要的睡姿躺下,無論是仰睡還是側睡。然後,放鬆身體,至少靜靜地躺上10至15分鐘。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感受枕頭的承托力、物料的貼合度和整體的舒適感。

在試躺期間,可以請同行的朋友或店員幫忙,從側面觀察你的睡姿。如果是側睡,你的頭、頸和脊椎骨應該要連成一條筆直的水平線。如果是仰睡,頸椎的自然弧度應被枕頭溫柔承托,同時下巴不應過度抬高或被壓向胸口。你的呼吸應該是順暢自然的。

最後,仔細感受你的肩頸肌肉。一個真正合適的枕頭,應該讓你感覺到肩頸的肌肉是完全放鬆的,沒有任何緊繃或受壓的感覺。一個舒服的枕頭,會讓你幾乎忘記它的存在,只是純粹地享受被完美支撐的感覺。

關於「不用枕頭睡覺」的常見迷思 (FAQ)

Q1: 不用枕頭睡覺真的有好處嗎?

關於不用枕頭睡覺好處的說法,我們偶爾會聽到。但從物理治療師和脊骨專家的角度來看,對於絕大多數成年人來說,長期不用枕頭睡覺,壞處其實遠大於好處。枕頭最主要的作用,是填補我們頸部和床褥之間的空隙,並且支撐頸椎的自然生理弧度。如果不用枕頭,仰睡時頭部會過度後仰,側睡時頭部則會下塌,兩種情況都會讓頸椎偏離中立位置,令周圍的肌肉整晚都處於繃緊狀態,無法真正放鬆。唯一的例外,可能是在某些特定醫療情況下,醫生會建議短時間內不使用枕頭作治療用途。除此之外,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,遠比完全不用枕頭來得健康。

Q2: 為何我就是覺得不用枕頭比較舒服?

如果您強烈地覺得不睡枕頭比較舒服,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身體警號。這通常不是因為「不用枕頭睡」這個行為本身有多好,而是反映了您現在使用的枕頭,可能完全不適合您,甚至正在傷害您的頸椎。試想像一下,一個過高的枕頭會迫使您的頸椎整晚像低頭看手機一樣屈曲,而一個過低的枕頭,則無法提供足夠的承托力。在這兩種情況下,拿走那個不合適的枕頭,當然會瞬間感到一種「解脫」的舒服感覺。但這種舒服感只是短暫的,因為您的頸椎依然缺乏支撐,長遠來看會造成勞損。所以,與其放棄使用枕頭,更應該是去尋找一個真正適合自己高度和軟硬度的枕頭。

Q3: 趴睡者可以不用枕頭嗎?

趴睡本身,是對頸椎壓力最大的一種睡姿,因為頭部必須長時間扭向一側才能呼吸。在這個前提下,如果再使用一個有高度的枕頭,無疑是雪上加霜,會讓頸椎的扭轉角度更極端。所以,對於習慣趴睡的人來說,使用一個極度扁平、柔軟的枕頭,甚至完全不用枕頭,確實可以稍微減輕頸部的向上拗折角度。不過,這只是一個「兩害取其輕」的做法。最好的建議,仍然是盡力嘗試調整睡姿,例如在身體側邊放置長枕,逐步過渡到側睡,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護您的頸椎健康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