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隻蛋有幾多蛋白質?營養師詳解5大隱藏好處、膽固醇迷思與最佳食法

「一隻蛋有幾多蛋白質?」這個問題,是許多健身人士和注重健康飲食者最關心的課題。雞蛋作為價廉物美的「超級食物」,其營養價值遠不止於蛋白質。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詳細拆解一隻雞蛋的完整蛋白質含量,深入剖析蛋白與蛋黃的營養分佈,並揭示5大常被忽略的健康好處。同時,我們亦會破解長久以來的膽固醇迷思,釐清每日的適當攝取量,並推薦最健康的烹調方式,讓你食得安心又有效。

一隻雞蛋有幾多蛋白質?蛋白、蛋黃營養大比拼

很多人都關心一隻蛋幾多蛋白質,特別是注重健康和健身的朋友。雞蛋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,價格親民又方便。這篇文章會詳細分析一隻雞蛋的蛋白質含量,並且比較蛋白和蛋黃的營養價值,讓你了解如何食得最精明。

一隻標準雞蛋的蛋白質含量

中型至大型雞蛋(M-L size):約含6-7克蛋白質

市面上最常見的中型至大型雞蛋(M-L size),一隻雞蛋蛋白質含量通常在6至7克之間。這個份量相當於一份標準的蛋白質,對於計算每日營養攝取非常方便。

雞蛋大小與蛋白質克數的關係

雞蛋的大小直接影響蛋白質的克數。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。特大號(XL)的雞蛋可能含有超過7克的蛋白質。而較小的雞蛋(S size)蛋白質含量就會相對較低。所以,選購雞蛋時可以留意一下大小。

蛋白 vs 蛋黃:蛋白質分佈與營養價值

了解一隻蛋有多少蛋白質之後,我們可以進一步看看這些蛋白質是如何分佈在蛋白和蛋黃之中的。它們各自的營養價值也大有不同。

蛋白:約4克,高純度蛋白質來源

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水份,脂肪含量幾乎為零。一隻中型雞蛋的蛋白大約提供4克蛋白質。因為它的純度高,所以成為許多健身人士快速補充蛋白質的選擇。

蛋黃:約3克,含蛋白質及多種關鍵營養

蛋黃雖然體積較小,但蛋白質含量也不容忽視,大約佔了3克。更重要的是,蛋黃是營養的寶庫。它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他命(如維他命A、D、E)、膽鹼、葉黃素和多種礦物質,這些都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關鍵元素。

食全蛋:獲取完整氨基酸及營養的關鍵

如果想最全面地吸收雞蛋的營養,食用原隻全蛋是最佳方式。雞蛋提供的是「完全蛋白質」,意思是它包含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9種必需氨基酸。蛋白和蛋黃的氨基酸組合起來,才能發揮最大的營養效益。如果只吃蛋白而不吃蛋黃,就會錯過蛋黃提供的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,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。

雞蛋不只蛋白質!解構「超級食物」5大營養好處

很多人都想知道一隻蛋幾多蛋白質,但其實雞蛋的價值遠不止於此。當我們了解一隻雞蛋有多少蛋白質後,更會發現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營養寶庫,被譽為「超級食物」絕不為過。除了優質的蛋白質,它還蘊藏著至少5種對人體極為重要的營養素,從大腦健康到眼睛保護,都扮演著關鍵角色。

雞蛋的核心營養素一覽

一隻完整的雞蛋,就如一個小型的營養補充品。以下為你逐一拆解雞蛋的幾種核心營養成分,讓你了解一隻雞蛋的蛋白質之外,還有什麼寶藏。

優質完全蛋白質:提供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

雞蛋的蛋白質之所以備受推崇,是因為它屬於「完全蛋白質」。這代表它提供了全部9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。這些氨基酸是構成肌肉、修復組織和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基本材料。所以,吃一隻全蛋就等於為身體提供了最完整、最易吸收的建構原料。

膽鹼 (Choline):維持大腦健康與認知功能

雞蛋,特別是蛋黃,是膽鹼的極佳來源。膽鹼是一種對大腦健康非常重要的營養素。它有助於製造神經傳導物質,這些物質負責記憶、情緒調節和肌肉控制。攝取足夠的膽鹼,對維持認知功能和促進大腦發展有正面作用。

葉黃素與玉米黃素:保護眼睛、過濾藍光

蛋黃的金黃色澤,正正來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這兩種強效的抗氧化物。它們會集中在眼睛的視網膜區域,就像內置的太陽眼鏡一樣,幫助過濾有害的藍光,並且保護眼睛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。長期攝取有助於減低患上老年性黃斑病變和白內障的風險。

維他命D:促進鈣質吸收,維持骨骼健康

雞蛋是少數天然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之一。雖然陽光是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,但透過飲食補充同樣重要。維他命D的主要功能是協助身體吸收鈣質,這是維持骨骼和牙齒強健的關鍵。如果缺乏維他命D,即使補充再多鈣質,身體也難以有效利用。

硒 (Selenium):強效抗氧化物,提升免疫力

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,而雞蛋正是它的良好膳食來源。它在體內扮演著強效抗氧化物的角色,協助保護細胞免受損害,並且有助於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。此外,硒對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運作也十分重要,足夠的攝取量有助於身體抵抗感染。

破解雞蛋膽固醇迷思:一日食幾多隻先至啱?

很多人在了解完一隻蛋幾多蛋白質後,下一個問題通常就是:「雞蛋膽固醇很高,一日到底可以食幾多隻?」這個迷思流傳已久,導致不少人食蛋時都會特意去掉蛋黃。現在,我們就來好好釐清這個觀念,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

膳食膽固醇 vs 血液膽固醇

首先,我們要分清楚兩種膽固醇:一種是來自食物的「膳食膽固醇」,另一種是在我們身體血液中流動的「血液膽固醇」。過去大家認為,食得多膳食膽固醇,血液膽固醇就會直接升高,但這個想法其實過於簡化了。

為何食雞蛋不直接等於高膽固醇?

我們身體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系統。人體內大約七至八成的膽固醇是由肝臟自行製造的,只有少部分來自飲食。當你從食物中攝取了較多膽固醇,健康的肝臟就會自動減少生產量,以維持身體的平衡。所以,對於大部分健康的人來說,食雞蛋並不會直接導致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大幅飆升。真正影響血液膽固醇水平的元兇,其實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。

最新科學研究對雞蛋攝取量的看法

近年來,許多大型研究都重新審視了雞蛋與心血管健康的關係,而且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結論。

每日食1-3隻對健康的影響

綜合多項研究分析,對於健康的成年人,每日食用1至3隻全蛋,並不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相反,適量食雞蛋可以穩定地獲取優質的雞蛋蛋白質,以及膽鹼、維他命D等重要營養素,對整體健康反而有益。

過量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

當然,任何食物過量攝取都可能帶來問題。有部分研究指出,如果每日食用超過3隻雞蛋,或者本身是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的高風險人士,風險關聯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所以,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整體的飲食習慣。

每日雞蛋攝取量權威建議

了解了科學理據後,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由多個權威健康機構提出的實用建議。

一般健康成年人:每日1至3隻

對於沒有高血脂、糖尿病或心血管病史的健康成年人,每日將1至3隻雞蛋納入均衡飲食之中,是完全安全而且有益的。你可以安心享用一隻雞蛋的蛋白質及其豐富營養。

心血管病等高風險族群:應諮詢醫生或營養師

如果你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、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,或者正接受相關治療,關於雞蛋的攝取量就應該更加謹慎。在這種情況下,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諮詢你的醫生或註冊營養師,讓他們根據你的個人身體狀況,提供最適合你的飲食建議。

如何計算個人蛋白質需求:每日要食幾多隻蛋?

知道「一隻蛋幾多蛋白質」之後,你可能會問,那我到底每日要食幾多隻蛋才足夠?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每個人的蛋白質需求都不同。要解答「一隻雞蛋有多少蛋白質才算足夠」這個問題,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需要。計算個人需求其實很簡單,讓我們一步一步來計。

計算你的每日蛋白質需求量

蛋白質的需求量主要取決於你的體重、活動水平和健康目標。你可以根據以下分類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。

低活動量人士:體重 (kg) x 0.8 – 1.0 克

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是靜態工作,例如長時間坐在辦公室,而且很少運動,就屬於低活動量人士。你的每日蛋白質需求量可以用你的體重(公斤)乘以 0.8 至 1.0。舉例來說,一位體重60公斤的上班族,每日就需要約48至60克的蛋白質。

中等活動量人士:體重 (kg) x 1.2 – 1.6 克

如果你有固定的運動習慣,例如每星期進行3至4次中等強度的訓練(如跑步、健身),你的身體就需要更多蛋白質來修復和維持肌肉。你的每日蛋白質需求量可以用體重(公斤)乘以 1.2 至 1.6 來計算。同樣以60公斤體重計算,每日就需要約72至96克的蛋白質。

增肌目標或長者:體重 (kg) x 1.6 – 2.0 克

如果你正在積極進行重量訓練,目標是增加肌肉量,或者你是65歲以上的長者,就需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。增肌人士需要額外蛋白質來建構新肌肉。長者則因為身體吸收能力下降和需要預防肌肉流失(肌少症),蛋白質需求也會增加。這個族群可以用體重(公斤)乘以 1.6 至 2.0 來估算。

將蛋白質需求換算成雞蛋數量

計算出每日所需的蛋白質克數後,我們就可以將它換算成實際的食物份量了。很多人關心一隻蛋有多少蛋白質,就是為了方便計算。

簡易換算:1隻雞蛋 ≈ 7克蛋白質

一隻中型至大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大約是6至7克。為了方便計算,我們可以取一個約數,即1隻雞蛋約提供7克蛋白質。假設一位中等活動量人士每日需要84克蛋白質,如果單純從雞蛋攝取,就相當於要吃12隻雞蛋(84克 ÷ 7克/隻)。

飲食搭配:如何結合其他食物滿足需求

看到上面要吃12隻雞蛋的例子,你就會發現單靠雞蛋來滿足一日的蛋白質需求並不可行,也不健康。聰明的做法是將雞蛋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,並且搭配其他食物。例如,早餐吃2隻雞蛋,再配合一杯牛奶或豆漿。午餐和晚餐則可以選擇雞胸肉、魚肉、海鮮、豆腐或豆類製品。這樣不但能輕鬆達到每日蛋白質目標,飲食也會更多元化,攝取到的營養素更全面。

點食雞蛋最健康?最佳烹調方式與高蛋白替代品

了解完一隻蛋有幾多蛋白質之後,下一步自然是探討如何食得最健康。雞蛋的烹調方式會直接影響其營養價值和我們額外攝取的熱量。有些煮法更能保留一隻雞蛋的蛋白質,有些則可能加入不必要的油脂。同時,如果想尋找飲食變化,或者對雞蛋有敏感,市面上也有不少優質的高蛋白食物可以替代。

雞蛋最佳烹調方式排行榜

想完整吸收一隻雞蛋有多少蛋白質和營養,烹調方法的選擇十分關鍵。一個好的烹調方式,應該盡量減少營養流失,並且避免添加過多油份和鈉質。

第一位:水煮蛋(烚蛋)、水波蛋

水煮蛋和水波蛋可說是最健康的食法。因為它們完全不需用油,熱量最低。而且,連殼烹煮能讓雞蛋的營養,包括蛋白質和各種維他命,得以最完整地保存下來。經過加熱後,雞蛋的蛋白質結構會變得更容易讓人體消化和吸收。

第二位:蒸蛋(蒸水蛋)

蒸蛋(或稱蒸水蛋)是另一個理想的選擇。這種烹調方式同樣無需用油,口感滑嫩,特別適合長者和小孩。在製作蒸蛋時,可以加入一些蔬菜或瘦肉,增加膳食纖維和營養層次,但要留意調味料的份量,避免攝取過多鈉質。

第三位:煎蛋、炒蛋(注意用油量)

煎蛋和炒蛋雖然美味,但在健康排行榜上稍遜一籌,主要原因在於烹調過程中需要用油。若用油過多,會大大增加熱量和飽和脂肪的攝取。建議使用易潔鑊,只需少量食油甚至不用油去烹調。選擇植物油,例如橄欖油或芥花籽油,會比使用動物油更健康。

雞蛋的高蛋白替代品

即使一隻雞蛋蛋白質含量豐富,我們亦需要多元化的飲食。假如你吃膩了雞蛋,或有其他飲食考量,以下這些食物同樣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,其份量所含的蛋白質約等於一隻中型雞蛋(約6-7克)。

植物性選擇:豆腐、無糖豆漿、枝豆

素食者或想增加植物蛋白攝取的人士,可以選擇豆製品。約半磚板豆腐、四分一盒硬豆腐,或是一杯約200毫升的無糖豆漿,都能提供相約的蛋白質。另外,一小碗煮熟的枝豆(毛豆)也是美味又富含蛋白質的點心選擇。

動物性選擇:雞胸肉、魚肉、希臘乳酪

在動物性蛋白質方面,除了雞蛋,還有很多選擇。約半個手掌心大小的去皮雞胸肉或魚肉,其蛋白質含量已相當於一隻雞蛋。此外,約100克的希臘乳酪(約半杯)不僅提供豐富蛋白質,還含有益生菌,有助腸道健康,是一個很好的早餐或下午茶替代品。

雞蛋蛋白質常見問題 (FAQ)

大家經常討論一隻蛋有幾多蛋白質,還有各種食用方法,當中總有不少迷思。以下集合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,讓我們一次過清晰拆解。

健身後應立即食雞蛋嗎?

健身後肌肉需要補充營養,所以很多人都會思考,運動完食雞蛋是否最好的選擇。答案是肯定的。運動會令肌肉纖維產生微細撕裂,而身體需要蛋白質去修補和重建,令肌肉變得更強壯。研究發現,運動後把握黃金時間補充蛋白質,身體的合成效率會高很多。一隻雞蛋的蛋白質優質而且容易吸收,所以健身後食一至兩隻烚蛋,絕對是一個方便又有效率的補充方式。

啡色蛋殼雞蛋比白色更有營養嗎?

很多人在超級市場選擇雞蛋時都會猶豫,覺得啡色蛋殼的雞蛋看起來比較天然,價錢又較貴,營養價值是否都會更高?其實蛋殼的顏色,純粹是由母雞的品種決定,與營養沒有直接關係。例如,白羽來亨雞(Leghorn)會生白蛋,而伊莎褐蛋雞(Isa Brown)就會生啡蛋。無論是啡色或白色蛋殼,只要雞蛋大小相近,它們的營養成分,包括一隻雞蛋蛋白質含量,基本上是沒有分別的。啡蛋之所以售價較高,通常是因為生啡蛋的雞種體型較大,飼料成本也較高。

食生雞蛋會吸收更多蛋白質嗎?

電影中的健身猛男可能會生吞雞蛋,但這個方法並不科學,而且吸收效果更差。事實上,煮熟的雞蛋蛋白質才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。研究顯示,熟蛋的蛋白質吸收率可以高達九成以上,而生雞蛋的蛋白質吸收率只有大約五成。另外,生雞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(Avidin),會阻礙維他命B7(生物素)的吸收。最重要的是,食生雞蛋還有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,可能引致食物中毒。所以為了安全和營養吸收,雞蛋一定要徹底煮熟才食用。

皮蛋、鹹蛋的蛋白質含量與雞蛋有何分別?

皮蛋和鹹蛋都是由雞蛋或鴨蛋加工而成,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風味美食。經過加工之後,一隻蛋有多少蛋白質呢?其實它們的蛋白質總量與新鮮雞蛋差不多。因為醃製過程會令水分流失,所以如果按每100克計算,皮蛋和鹹蛋的蛋白質密度可能會稍微高一些。不過,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鈉含量。鹹蛋為了入味和防腐,會加入大量鹽分,鈉含量遠遠高於新鮮雞蛋。而皮蛋在製作過程亦會加入鹼性物質,同樣會令鈉含量增加。所以,雖然蛋白質含量相近,但從健康角度出發,日常補充蛋白質最好還是選擇新鮮雞蛋,皮蛋和鹹蛋就淺嚐好了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