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隻蛋有多少蛋白質?營養師拆解6大關鍵:破解膽固醇迷思與完整營養分析

一隻雞蛋究竟含有多少蛋白質?雞蛋被譽為「超級食物」,是不少人早餐和健身餐單的必然之選。但其蛋白質含量會因大小而異,蛋白與蛋黃的營養價值亦大有不同。同時,圍繞雞蛋的膽固醇迷思,更令人又愛又怕,究竟一日食幾多隻先至最健康?本文將由專業營養師為你全面拆解,從蛋白質含量、完整營養成分,到破解膽固醇迷思,讓你徹底了解這款日常食材的真正價值。

一隻蛋的蛋白質含量:大小、蛋白蛋黃結構全分析

很多人想知道,一粒蛋有多少蛋白質?這個問題的答案,其實和雞蛋的大小、甚至你吃的是蛋白還是蛋黃有密切關係。一般來說,一隻中型雞蛋大約含有6至7克的優質蛋白質,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非常方便的蛋白質來源。

雞蛋蛋白質含量:大、中、細蛋大不同

市面上常見的雞蛋分為大、中、細三種尺寸,它們的蛋白質含量自然有所不同。想準確了解一粒蛋的蛋白質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大小。

一隻中型雞蛋(約50克)大概有6-7克蛋白質。而一隻大型雞蛋(約60克)可以提供7-8克蛋白質,細蛋(約40克)則大約有5-6克。所以下次選擇雞蛋時,可以根據大小來估算你攝取的蛋白質份量。

蛋白 vs 蛋黃:蛋白質與營養分佈

一隻完整的雞蛋由蛋白和蛋黃組成,它們的營養分佈其實很不一樣,蛋白質含量也有差別。了解兩者的不同,有助你根據自己的健康目標作出選擇。

蛋白:純淨的低脂蛋白質來源

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水。一隻中型雞蛋的蛋白,大約佔了整顆蛋蛋白質含量的六成,約有3.5至4克。它的脂肪含量極低,所以對於需要嚴格控制脂肪攝取,同時又想高效補充蛋白質的健身朋友來說,蛋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。

蛋黃:營養密集的精華所在

很多人以為蛋黃主要是脂肪,但其實它也含有不少蛋白質,一隻蛋黃大約提供2.5至3克蛋白質。更重要的是,蛋黃集合了雞蛋大部分的維他命和礦物質。例如維他命A、D、E、鐵質和膽鹼等重要營養素,都集中在這裡,是整隻雞蛋的營養精華。

為何雞蛋是「優質蛋白質」的黃金標準?

我們評價蛋白質,不只看數量,更要看「品質」。雞蛋的蛋白質之所以備受推崇,主要有兩個關鍵原因,讓它成為營養學上的黃金標準。

高生物利用率 (Bioavailability)

這個詞聽起來很專業,其實意思很簡單,就是我們的身體能夠多有效地吸收和利用這種蛋白質。雞蛋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非常高,幾乎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。這代表我們吃進去的雞蛋蛋白質,絕大部分都能被身體真正用來修補肌肉和維持身體機能,不會被浪費掉。

完整必需胺基酸組合

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,好像用積木砌模型一樣。其中有9種胺基酸,人體無法自行製造,必須從食物中攝取,稱為「必需胺基酸」。雞蛋正正含有全部9種必需胺基酸,而且比例非常完美,完全符合人體所需,這種蛋白質被稱為「完整蛋白質」。這也是為何雞蛋會被視為衡量其他食物蛋白質品質的黃金標準。

超越蛋白質:一隻雞蛋的完整營養圖鑑

很多人想知道一粒蛋有多少蛋白質,但一隻蛋的營養價值遠不止於此。它就像一個天然的營養寶庫,蘊藏著多種維持身體機能必需的維他命與礦物質。了解一粒蛋的完整營養,有助我們更全面地善用這種日常食材。

全蛋、蛋白、蛋黃營養成分對照表

要了解一隻雞蛋的完整營養,我們可以將它分成蛋白和蛋黃兩部分來看。蛋白幾乎是純淨的蛋白質和水分來源,脂肪含量極低。而蛋黃則是營養的精華所在,集中了大部分的脂肪、維他命和礦物質。

熱量、脂肪與碳水化合物

一隻普通大小的全蛋大約提供75卡路里,當中大部分熱量和約5克脂肪都來自蛋黃。蛋白的熱量極低,而且不含脂肪。雞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少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所以它是一種優秀的低碳水化合物食物。

關鍵維他命 (維他命A, D, B群)

蛋黃是多種脂溶性維他命的重要來源。它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,有助維持視力與皮膚健康。它更是少數天然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之一,對鈣質吸收和骨骼健康很重要。此外,蛋黃還提供多種維他命B群,包括B12和葉酸,它們參與能量代謝和紅血球的製造。

重要礦物質 (鐵、硒、磷)

除了維他命,蛋黃也富含多種關鍵礦物質。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元素,有助預防貧血。硒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,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損傷。磷則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,同時在能量轉換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雞蛋關鍵營養素對健康的益處

雞蛋中的各種營養素互相配合,為身體帶來多方面的好處。它們不僅是構成身體的基礎,還能支援大腦功能和免疫系統。

膽鹼與卵磷脂:提升大腦功能與記憶力

蛋黃是膽鹼 (Choline) 的極佳來源,這種營養素是構成細胞膜和製造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關鍵成分。充足的膽鹼攝取,對維持大腦功能、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有正面作用。卵磷脂則有助於脂肪代謝和維持細胞結構完整。

維他命D與磷:鞏固骨骼與牙齒健康

維他命D和磷共同合作,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強健。維他命D能促進身體對鈣質的吸收,而磷本身就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構成物料。透過食用全蛋,可以同時攝取這兩種互相協調的營養素。

鐵質與維他命B12:預防貧血、維持好氣色

蛋黃中的鐵質和維他命B12,對於製造紅血球至關重要。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,足夠的鐵質和B12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,使人保持體力充沛和擁有良好氣色。

硒與維他命A:強化免疫系統與抗氧化

硒和維他命A都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。維他命A有助於保護身體的黏膜組織,這是抵禦外來病菌的第一道防線。硒則作為抗氧化劑,協助保護免疫細胞,共同強化身體的抵抗力。

一日可以食幾多隻蛋?破解膽固醇迷思

除了想知道一粒蛋有多少蛋白質,大家最關心的問題,大概就是:「一日到底可以食幾多隻蛋?」過去雞蛋與膽固醇的關係總是被劃上等號,讓不少人又愛又怕。現在,讓我們從最新的科學角度,一次過釐清這個多年的迷思。

膳食膽固醇 vs 血液膽固醇:最新科學觀點

首先要理解兩個概念:膳食膽固醇和血液膽固醇。膳食膽固醇,是指我們從食物(例如蛋黃)中攝取的膽固醇。血液膽固醇,則是我們身體內自行製造和循環的膽固醇。

過去的研究認為,食得太多膳食膽固醇,就會直接提升血液中的「壞膽固醇」(LDL)。不過,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對於大部分健康的人來說,兩者並非直接的因果關係。我們的肝臟其實有一個很聰明的調節機制,當你從食物中攝取較多膽固醇時,身體就會自動減少製造量。真正影響血液膽固醇水平的元兇,其實是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。因此,比起計較一隻蛋的膽固醇,更應該留意日常飲食中是否攝取過多高飽和脂肪的食物,例如肥肉、油炸食物和加工食品。

不同族群的食蛋建議與餐單參考

了解了膽固醇的最新觀點後,不同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的人,食蛋的份量建議也會有所不同。以下為各個族群提供一些簡單參考。

一般健康成年人:每日1-2隻的均衡選擇

對於日常活動量不大的健康成年人,每日食用1至2隻全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。這個份量能提供優質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,而且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。你可以將一隻烚蛋加入早餐,或在午餐的沙律中配上一隻蛋,輕鬆融入均衡飲食之中。

健身增肌族群:運動後蛋白質黃金補充

健身人士對蛋白質的需求較高,雞蛋正是絕佳的補充來源。一粒蛋的蛋白質容易被身體吸收,有助於運動後的肌肉修復與生長。建議在運動後1至2小時內,可以食用2至3隻雞蛋,作為蛋白質補充餐點,以達到最佳的增肌效果。

減重人士:高飽足感的低卡餐點

正在控制體重的朋友,雞蛋會是你的好夥伴。雞蛋的蛋白質和健康脂肪能提供很強的飽足感,有助延長飽肚的感覺,從而減少下一餐的進食量,或避免在兩餐之間想吃零食。早餐以1至2隻水煮蛋或蒸蛋,配搭蔬菜和少量全穀物,就是一份能讓你充滿能量又不易餓的低卡餐單。

心血管疾病風險者:應諮詢醫生或營養師

如果你本身患有高血脂、糖尿病,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,情況就比較特別。雖然膳食膽固醇對多數人影響不大,但部分人身體調節膽固醇的機制可能較為敏感。在這種情況下,最穩妥的做法是諮詢你的醫生或註冊營養師,根據你的個人身體狀況,獲取最適合你的個人化飲食建議。

雞蛋以外的蛋白質選擇:等量替換飲食攻略

雞蛋是優質又方便的蛋白質來源,但有時想轉換一下口味,或者因為飲食限制需要其他選擇。其實,要在日常飲食中找到雞蛋的替代品,一點也不複雜。只要掌握好份量換算的技巧,就能輕鬆配搭出營養均衡又多元化的餐單。

換算基準:一份約7克蛋白質的食物

要學懂替換,首先要知道一粒蛋有多少蛋白質。一般來說,一隻中型雞蛋大約含有6至7克蛋白質。我們就以「7克蛋白質」作為一個換算單位,當你需要尋找替代品時,目標就是找出能提供約7克蛋白質的其他食物份量。了解一粒蛋的蛋白質含量,是靈活配搭餐單的第一步,讓你隨時都能滿足身體所需。

動物性蛋白質替代品 (海鮮、肉類、奶製品)

動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組合完整,是替代雞蛋的直接選擇。你可以這樣換算:

  • 肉類與海鮮:約30克(約半個手掌心大小、一隻麻將牌厚度)的煮熟瘦肉,例如雞胸肉、魚柳、豬扒或牛肉,就含有約7克蛋白質。
  • 奶製品:一杯約200毫升的牛奶或乳酪,就能提供超過7克的蛋白質。特別是希臘乳酪,只需約100克的份量,蛋白質含量就相當豐富,同時能補充鈣質。

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品 (豆製品、穀物、堅果)

植物性蛋白質是健康又環保的選擇,而且種類繁多,讓餐單充滿變化。

  • 豆製品:豆類是植物界的蛋白質之王。一杯約200毫升的無糖豆漿、半盒硬豆腐(約150克)、或兩塊小小的三角豆乾,都含有約7克蛋白質。枝豆(毛豆)也是好選擇,一碗去殼的枝豆仁已有超過一份蛋白質的份量。
  • 穀物與豆類:半碗煮熟的藜麥、鷹嘴豆或扁豆,不僅能提供約7克蛋白質,還富含膳食纖維,增加飽足感。
  • 堅果與種子:一小撮約30克的杏仁、核桃,或者兩湯匙的奇亞籽,都能提供接近一份的蛋白質。不過堅果的脂肪含量較高,記得適量攝取。

雞蛋常見問題 (FAQ)

不同蛋類(雞蛋、鴨蛋、鵪鶉蛋)蛋白質含量比較

大家除了想知道一粒蛋有多少蛋白質,可能也會好奇,日常見到的雞蛋、鴨蛋、鵪鶉蛋,在營養上有什麼分別。如果以每100克來計算,這幾種蛋的蛋白質含量其實非常接近,大約在12至14克之間。牠們最主要的區別來自體積。鴨蛋體積比雞蛋大,所以一隻鴨蛋的總蛋白質含量自然會更多。相反,鵪鶉蛋體積很小,需要吃好幾粒,蛋白質總量才等於一隻雞蛋的蛋白質。所以,選擇哪種蛋,主要看你的個人口味和烹調需要,在補充蛋白質的效率上,牠們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
「概念蛋」(如Omega-3蛋)營養價值更高?

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名目的「概念蛋」,例如Omega-3蛋、有機雞蛋、走地雞蛋等,價錢通常比普通雞蛋貴。它們的營養價值真的比較高嗎?如果從蛋白質、大部分維他命和礦物質等基本營養結構來看,它們與普通雞蛋的分別不大。Omega-3蛋的特別之處,在於生產商會於雞隻的飼料中,加入亞麻籽等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成份。這樣做的確能提升蛋黃中的Omega-3含量。如果你的飲食目標是想針對性地補充這種脂肪酸,這類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不過,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攝取優質蛋白質,那麼普通雞蛋已經能完全滿足你的需求。

溏心蛋、太陽蛋安全嗎?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

溏心蛋和太陽蛋的滑嫩口感確實吸引,但食用時需要注意潛在的食物安全風險。這個風險主要來自沙門氏菌。沙門氏菌有機會存在於蛋殼表面,甚至可能滲入雞蛋內部。徹底煮熟是殺滅細菌的最有效方法。由於溏心蛋和太陽蛋的蛋黃並未完全凝固,它們屬於未完全煮熟的食物,所以食用時會有一定的風險。對於小朋友、長者、孕婦或免疫力較弱的人士,建議選擇全熟的雞蛋會更安全。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半熟蛋的口感,可以考慮選購包裝上註明經過巴士德消毒(Pasteurized)的雞蛋,這能大大減低細菌感染的風險。

雞蛋挑選與保存技巧:如何保持新鮮?

想家中的雞蛋保持新鮮,可以記住幾個簡單的技巧。挑選時,應選擇蛋殼乾淨、厚實而且沒有裂痕的雞蛋。買回家後,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將雞蛋連同原裝紙盒一同放入雪櫃,不要放在雪櫃門的蛋格上。紙盒能有效保護雞蛋,防止它吸收雪櫃中其他食物的氣味,而且雪櫃門的溫度波動較大,不利於保鮮。另外有一個專業貼士,就是將雞蛋的鈍端(即較圓、較大的那一頭)朝上擺放。因為雞蛋的氣室位於鈍端,這樣擺放可以讓蛋黃好好地固定在中央,有助延長保鮮期。最後一點,雞蛋在烹煮前才需要清洗,提前清洗會破壞蛋殼表面的天然保護層。

為何不能用微波爐直接加熱連殼雞蛋?

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提醒。任何情況下,都不要將整隻連殼的雞蛋(不論生熟)放入微波爐加熱。原理其實很簡單。微波爐會讓雞蛋內部的水份在極短時間內急速升溫,變成大量水蒸氣。這些水蒸氣被完全密封在蛋殼內,無處釋放,導致內部壓力不斷累積。當壓力超出蛋殼的承受極限時,就會引發爆炸。雞蛋不單止會在微波爐內爆開,做成混亂,更有可能在你取出的一刻突然爆開,滾燙的蛋液會引致嚴重燙傷。所以,為了安全著想,請緊記這個原則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