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碗菜卡路里】食菜都肥?營養師拆解12款蔬菜熱量,踢爆2大陷阱熱量高過一碗飯!

為求健康纖體,不少人選擇多吃蔬菜,甚至以之為主食,卻發現體重不降反升,不禁疑惑「食菜都肥?」。問題癥結,可能在於您忽略了醬料、烹調方式等「隱形」熱量,或誤將粟米、薯仔等高澱粉質「偽蔬菜」當成低卡之選,令一碟菜的熱量隨時高過一碗白飯!本文將由營養師為您拆解12款常見蔬菜的卡路里,踢爆兩大致肥陷阱,並附上蔬菜熱量計算器及健康煮法,助您食得精明,避開致肥地雷。

一碗菜心幾多卡路里?由定義「一碗」到精準計算

究竟一碗菜卡路里是多少?特別是大家常食的一碗菜心卡路里,數字並非如想像中簡單。很多人以為食菜就等於低卡路里,但計算起來才發現原來有不少細節需要留意。讓我們由最基本的水煮菜心開始,一步步拆解當中的熱量秘密,從此食得更精明。

水煮菜心卡路里:20千卡的真相

計算基礎:100克熟菜心的純熱量

先講一個最純粹的數字。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,100克水煮後的菜心,其熱量大約只有20千卡。這個數字非常低,遠遠不及一碗飯卡路里(約260千卡)。這亦是為何蔬菜常被視為減重的好朋友。

醬料與烹調方式的熱量變數

不過,這個20千卡的數字只是一個理想值。它並未計算任何醬料或食油。一旦你加上一湯匙蠔油或麻油,熱量就會即時增加。假如是用油快炒,熱量更可能倍增。所以,烹調方法與醬料才是決定最終熱量的關鍵。

定義「一碗」:為何生熟份量差天共地?

計算蔬菜熱量時,最大的混淆來自「一碗」這個單位。因為蔬菜煮熟後體積會大幅收縮,所以「一碗生菜」和「一碗熟菜」的實際重量和熱量可以相差很遠。

生熟體積變化:100克生菜心 vs 熟菜心

舉個例,100克未經烹煮的生菜心,體積可能足以裝滿兩至三個飯碗。但是,經過水煮後,水份流失會令其體積大大縮小,可能只剩下約半碗至大半碗的份量。如果單靠視覺判斷,很容易會低估了熟菜的實際攝取量。

密度差異:同為100克不同蔬菜的份量比較

另外,不同種類蔬菜的密度也不同。同樣是100克,葉菜類(如生菜、菠菜)的體積會比根莖類或花菜類(如西蘭花、甘筍)大得多。因此,單純用「碗」來估算,很容易出現誤差。要精準計算,還是以重量(克)為準最可靠。

12款常見蔬菜熱量排行榜

為了讓你更方便比較,我們整理了12款香港人常食蔬菜的熱量,讓你一目了然。

比較指標:卡路里、膳食纖維、預估一碗熱量

以下列表會以100克水煮後的份量作比較基準,並同時列出卡路里、膳食纖維含量,以及估算一碗(約150克)的熟菜熱量,作日常參考。

上榜蔬菜:菜心、西蘭花、生菜、菠菜等

上榜的蔬菜包括大家熟悉的菜心、西蘭花、生菜、菠菜、通菜、芥蘭、白菜、豆苗、椰菜、羽衣甘藍、蘆筍及秋葵。

【互動蔬菜熱量計算器】

想知道你眼前這碟菜的精準熱量嗎?試試用我們設計的互動計算器,簡單三步就計到!

步驟一:選擇蔬菜

首先,從下拉選單中選擇你正在食用的蔬菜種類。

步驟二:選擇烹調方式

然後,選擇烹調方法,例如是水煮、清蒸還是快炒。

步驟三:選擇醬料

最後,點選你所添加的醬料,例如豉油、蠔油或完全走醬。

結果:即時顯示總卡路里估算

計算器會即時為你估算出整碟菜的大約總卡路里,讓你食得更安心,對熱量攝取更有預算。

兩大熱量陷阱:解構一碗菜心卡路里飆升元兇

很多人在計算一碗菜卡路里時,往往只著眼於蔬菜本身,但其實一碗菜心卡路里可以因為一些細節而大幅增加。明明是選擇了食菜,體重卻不跌反升,問題可能就出在以下這兩個常見的熱量陷阱。

陷阱一:醬料是「隱形」的熱量炸彈

大家在餐廳點一碟灼菜,通常都習慣淋上醬料調味。這個看似無傷大雅的動作,其實正是讓蔬菜熱量失控的元兇。醬料雖然份量不大,但當中隱藏的油、糖和鈉,足以讓一碟健康的蔬菜變成熱量炸彈。

餐廳醬料熱量大比拼:豉油 vs 蠔油 vs 肉燥

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一下常見的醬料。以一湯匙計算,普通豉油的熱量最低,大約是10-15千卡。但是,質地濃稠的蠔油因為加入了糖份和增稠劑,熱量會即時上升至20-30千卡。而最需要警惕的,就是台式餐廳常見的肉燥,因為混合了大量肥豬肉和油脂,一湯匙的熱量隨時可以高達80-100千卡,相當驚人。

不只高卡路里,更是高鈉陷阱

除了卡路里,這些醬料的鈉含量也極高。身體攝取過多的鈉質,不單會引致水分滯留,造成水腫,長遠來說更會加重腎臟的負擔,影響健康。

外食族自救法:「走醬」或「醬另上」

所以,經常外出用餐的朋友想吃得健康一點,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點菜時向店員說明「走醬」,或者要求「醬另上」。這樣你就可以完全掌握醬料的份量,只加少許提味,有效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。

陷阱二:食錯「偽蔬菜」,熱量高過一碗飯

另一個常見的誤區,就是將所有從泥土種出來的植物都當成低卡蔬菜。事實上,有些植物雖然被歸類為蔬菜,但它們的澱粉含量非常高,熱量甚至有機會高過一碗飯卡路里。

認清高澱粉「偽蔬菜」:粟米、薯仔、南瓜等

這些「偽蔬菜」在營養學分類上,其實更接近米飯、麵包等五穀類主食。常見的例子有粟米、薯仔、南瓜、芋頭、山藥、蓮藕和豌豆仁。如果在減重期間,將它們當作一般綠葉蔬菜一樣大量進食,就很容易掉進增磅的陷阱。

熱量比較:一碗粟米 vs 一碗西蘭花

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比較去理解當中的差別。一碗切好的西蘭花(約150克)熱量大約是50千卡。但是,一碗同等重量的粟米粒,熱量就高達150千卡以上,足足是西蘭花的三倍。如果吃下兩碗粟米,攝取的熱量就跟一碗白飯差不多了。

減重控糖人士的低卡蔬菜選擇

對於需要減重或控制血糖的朋友,選擇蔬菜時應以非澱粉質、高纖維的種類為首選。例如各種綠葉蔬菜(如菜心、菠菜、生菜)、西蘭花、椰菜花、青瓜、茄子、燈籠椒等,都是能增加飽足感又不會造成熱量超標的理想選擇。

營養師推薦:3大健康低卡蔬菜煮法

想準確控制一碗菜卡路里,除了選擇蔬菜種類,烹調方法更是關鍵。同樣一碗菜心卡路里,用不同方法烹煮,熱量可以相差很遠。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煮法,並分享一個營養師推薦的低卡秘技,讓你食得健康又美味。

烹調方式大比拼:水煮、清蒸、快炒

我們日常最常用的煮菜方法,不外乎水煮、清蒸和快炒。它們各有優劣,對營養和熱量的影響也大有不同。

水煮(川燙):熱量最低但流失營養

水煮,或者叫川燙,是公認熱量最低的方法,因為過程中完全沒有添加油份。不過,它的最大缺點是營養流失。許多水溶性維他命,例如維他命B群和C,還有礦物質,都會在水中大量流失。有研究更指出,水煮會令西蘭花的硫代葡萄糖苷(一種重要的抗癌營養素)流失高達77%,實在可惜。

清蒸:最能鎖住營養的冠軍煮法

如果想完整保留蔬菜的營養,清蒸絕對是冠軍煮法。因為蔬菜不會直接接觸大量水分,加上烹調溫度相對溫和,能最大限度鎖住裡面的維他命、礦物質及植化素。蒸煮後的蔬菜更能保留其天然甜味,是追求健康的首選。

快炒:小心用油量成為熱量關鍵

快炒夠鑊氣,味道香口,但陷阱就在用油量。蔬菜本身吸油力強,只要在烹調時多下一點油,一碟炒菜的熱量隨時會高過一碗飯卡路里。所以,油量是控制熱量的關鍵,想用快炒方式,就要嚴格控制用油份量。

低卡秘技:「水炒法」鎖住營養與美味

那麼,有沒有方法可以兩全其美,既能保留營養,又能享受快炒的口感呢?營養師就推薦這個低卡秘技:「水炒法」。這個方法結合了蒸和炒的優點,步驟簡單。

步驟一:以水代油熱鍋

在鍋中加入約一至兩湯匙水,煮滾,用來代替食油熱鍋。這樣可以避免油溫過高產生有害物質。

步驟二:放入蔬菜半蒸半炒

放入蔬菜後,蓋上鍋蓋約一分鐘,利用水蒸氣將蔬菜半蒸熟,鎖住營養。之後打開蓋,像平時一樣快速翻炒至熟透,便能做出爽脆的口感。

步驟三:起鍋後淋上少量優質油

蔬菜上碟後,才淋上約一茶匙的優質食油,例如初榨橄欖油、亞麻籽油或芝麻油。這樣既能增加香味和光澤,又能讓你攝取到好的脂肪,同時避開了高溫煮食對油品的破壞。

菜心卡路里常見問題 (FAQ)

先吃飯還是先吃菜,會影響熱量吸收嗎?

關於一碗菜卡路里和一碗飯卡路里的計算,進食次序確實會間接影響最終的熱量攝取。這個說法並非改變食物本身的熱量,而是利用了生理反應。當你先吃蔬菜,蔬菜裡的膳食纖維會先佔據胃部空間,提供飽足感。這樣一來,之後再吃飯和肉類時,食量自然會減少,總熱量吸收也隨之降低。另外,這個方法對穩定餐後血糖也有正面作用,是一個值得推薦的飲食技巧。

空腹食菜會傷胃嗎?

這個問題要視乎個人體質和胃部狀況。對大部分胃部健康的人來說,空腹食菜沒有問題。但是,如果本身有胃酸過多、胃潰瘍或消化不良等問題,空腹攝取大量粗纖維的蔬菜,可能會刺激胃壁,引起不適。這類人士可以先吃少量澱粉質食物或蛋白質「打底」,再進食蔬菜,會比較溫和。

只靠食水煮菜減肥,可行嗎?

單純依賴水煮菜,例如只計算一碗菜心卡路里來控制體重,短期內可能因極低的熱量攝取而見到體重下降。不過,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健康減肥方法。首先,人體需要均衡的營養,包括蛋白質、適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來維持基本機能。長期只吃蔬菜會導致營養不良,可能引發肌肉流失、精神不振等問題。而且,水煮過程會令水溶性維他命(如維他命B、C)流失到水中,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。健康的體重管理,應該是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,聰明地選擇食物和烹調方式,而不是採取極端的單一飲食模式。

Scroll to Top